您好,歡迎訪問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官網(wǎng)!
0563-5600008

宣紙知識

歷代記述

發(fā)布日期:2023-12-26 00:00 瀏覽次數(shù):

 唐代:
  一是據(jù)《舊唐書.地理志》記載:唐天寶二年(公元743年)韋堅引浐水到望春樓下,積廣運潭。唐玄宗登樓看新潭。韋堅聚江、淮漕船數(shù)百艘,使一個官員坐第一船作號頭,口唱《得寶歌》、船上盛妝美女一百人和歌、鼓笛及外國音樂齊奏,來到望春樓下,后面漕船各寫郡名,依次銜尾前進。船上滿載本郡特產(chǎn),如廣陵郡(今江蘇楊州市)船載錦、鏡、銅器、海味;丹陽郡(今江蘇鎮(zhèn)江市)船載京口綾衫緞;晉陵郡(今江蘇常州市)船載折造官端綾繡;會稽郡(今浙江紹興市)船載銅器、羅、吳綾、絳紗;南??ぃń駨V東廣州市)船載玳瑁、真珠、象牙、沉香;豫章郡(今江西南昌市)船載名瓷、酒器、茶釜、茶鐺、茶碗;宣城郡(今安徽宣城市)船載空青石、紙、筆、黃連;始安郡(今廣西桂林市)船載蕉葛、蚺膽、翡翠;吳郡(今江蘇蘇州市)船載方丈綾。漕船來自數(shù)十郡,駕船人都南方裝束,戴大笠子,著寬袖衫、草鞋。漕船排列在樓下,京城百姓從來沒有見過船桅,看著如林的桅桿看呆了。韋堅奏上諸郡輕貨,府縣樂隊和教坊相次奏樂,唐玄宗大喜。這是一次盛大動人的南方手工業(yè)品和特產(chǎn)的水上展覽會。但在這諸郡“貢品”之中,唯有宣城郡貢奉“紙、筆”。

    據(jù)《唐六典》記載:唐時益則有大小黃白麻紙,杭、婺、衢、越等洲的上細黃白狀紙,均洲的大模紙、蒲洲的細薄白紙等。然韋堅獻輕貨,唯只有宣城郡有紙。這充分說明,唐時宣城郡所產(chǎn)“宣紙”已是名甲天下,列為“貢品”,實屬當之無愧。

  “宣紙”一詞最早出現(xiàn)在唐代著名學者張彥遠在乾符年間(公元815 875年)所著的《歷代名畫記》一書的《論畫體工用榻寫》一章節(jié)中的"好事者宜置宣紙百幅,用法蠟之,以備摹寫……"這是最直接對宣紙定名的文章。


  宋代:
  熙寧七年(1074)六月,朝廷“詔降宣紙下杭州,歲造五萬番”。
  宋代詩人王令在《再寄權子滿》詩中贊到:“有錢莫買金,但買江東紙,江東紙白如春云”。(注:江東紙是指宣紙,因產(chǎn)于江東而得名。)宋末元初,曹姓人遷徙至涇縣西鄉(xiāng)小嶺一帶以制造宣紙為生。此史實見于清乾隆年間重修的《小嶺曹氏族譜》序言"宋末爭攘之際,烽煙四起,避亂忙忙。曹氏鐘公八世孫曹大三,由虬川遷涇,來到小嶺,分徙十三宅,見此系山陬(zōu山腳),田地稀少,無可耕種,因貽蔡倫術為業(yè),以為生計"。


  明代:
  明末吳景旭在其《歷代詩話》中贊到:“宣紙至薄能堅,至厚能膩,箋色古光,文藻精細?!?br/>


  清代:
  清代松年在《頤園論畫》中寫到:“宣紙紙性純熟細膩,水墨落紙如雨入沙,一直到底不縱橫浸滲也”。


 


    0563-5600008
    Powered by RRZCMS